某生物研究小组曾对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研究和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搬运食物,却有少数蚂蚁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些蚂蚁叫“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断绝了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他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管理学中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对于企业而言,“懒蚂蚁效应”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根据研究表明,“懒蚂蚁”并不懒,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罢了。“勤劳”的蚂蚁往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分割和搬运食物等具体工作上,对周围事物关注不多。而“懒蚂蚁”则没有这些负担,反而有精力去观察环境,探寻更远的地方,一旦眼前的食物用尽,它们就会引领蚁群向新的目标进军。确切地说,“懒”与“勤”只是相对而言,不能单凭表象定论。“懒蚂蚁”表面看起来懒,但实际上是勤于思考、勤于探索“智慧型蚂蚁”。恰恰因为这种表面上的“懒”,才使它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探索发展方向。因此,“懒蚂蚁”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勤蚂蚁”、“智慧型蚂蚁”,是保障蚁群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不管是建设国家还是经营一个组织,都需要遴选精英,辨别方向,方能确保自己立于强手之林,不畏不惧,健康发展。作为有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小型医药生产企业,同样需要“懒蚂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学益类比“懒蚂蚁效应”时说:“相对而言,蚁群中的‘懒蚂蚁’更重要,在企业发展中注重管理创新,注意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如果企业里所有的人都忙于日常事务,就没有人能静下心来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隘的视野,看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懒蚂蚁”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一味的墨守成规,或不注重创新发展或忽略营销模式及产品销售市场前期的调研与分析,一旦营销模式过于单一或方向发生偏差,其后果往往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而导致市场份额减少,甚至丢掉整个市场。研究表明,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懒蚂蚁”、培养“懒蚂蚁”。“懒蚂蚁效应”说明,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这些“懒蚂蚁”不被杂务缠身而长于辨别方向和指挥前进,能想大事、想全局、想未来。
目前,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还难以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究其原因,企业高效运作的组织结构是阻碍“懒蚂蚁”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蚂蚁的社会里,其组织结构与社会分工密不可分,而现代企业往往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却容易忽视社会分工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思想家、科学家等并不从事生产,也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却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且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的一部分管理精英和销售精英能从繁重的事务工作或销售工作中脱离出来,成为企业管理创新、技术研发和销售创新指引方向的“懒蚂蚁”,那么,企业的运营发展与营销工作将会更加强劲。由此可见,企业中是否有“懒蚂蚁”存在,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它是保障其生存的重要条件,威门药业亦然。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懒蚂蚁效应”才能在管理创新、技术发展和销售创新中得以显现,蚁群中的“懒蚂蚁”才能转变成企业的“智慧型蚂蚁”甚至创新的“神经中枢”。
管理学将生物系统的“懒蚂蚁效应”引入企业管理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所以说,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们的企业更应注重营造“懒蚂蚁效应”即除了做好眼前的工作外,还要抽出一些人员去探索未知,使那些“智慧型蚂蚁”在宽松的环境下将其智慧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并引领企业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天地,为企业新一轮腾飞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