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体的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也就是“阴阳调和”。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加以概括性的解释。
二、如何做到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精髓,养生就是追求阴阳平衡。如果说,阴阳平衡就等于健康,阴阳失衡就等于亚健康或疾病;阴阳离绝,就等于生死相隔。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浑然一体,集天地之气生,自然之法成。为了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各个方面,使其保持相对平衡与协调,常采用一些养生的方法、食物或药物,以各种补益调整的方法来防病抗衰老,从而达到古代医学家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养生目的。
例如:经常熬夜就会伤阴,导致眼睛干涩,而出现阴虚,同时,阳就会出现亢盛,形成阴虚阳亢体质。同时,平时爱吃辣、喝酒的人,则使人体阳气过亢,阴虚进而加重,也会形成阴虚阳亢体质。
三、如何滋阴与温阳?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阳虚,则需要温阳,但是,在温阳的同时还需要滋阴。相反,在滋阴的同时,适当温阳,益处是阴得阳生,源泉不竭。
人体好比一盏油灯,即将要熄灭的时候,如果把灯火调大,就如同补阳,而一味地使灯火调大,灯油耗得更快,会加剧灯火熄灭的速度。
因此,要想让灯火燃烧得更久,不但需要加大火力,还需要给油灯不断加油,而加油就相当于滋阴。只有这样,灯火才能生化无穷。因此,在壮阳温阳之余,则需要适当滋阴,这才是阴阳协调的最高境界。
相反,在滋阴的同时,适当温阳,益处是阴得阳生,源泉不竭。阴属于水,如果一味地补阴,就等于不停地加水,殊不知,只有流动的水,才能真正发挥滋养人体的作用,否则,就是一潭死水。那怎样才能让水动起来呢?需要给它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温阳。因此,中医在滋阴的同时,也会适当温阳。
只有这样,才能让体内的基础营养物质像泉水一样流动不竭,源源不断地滋养人体。在滋阴的同时补点阳,叫阳中求阴;壮阳的同时滋点阴,叫阴中求阳。这个原理,就是中医养生的经典法则。
因而,名医张介宾根据这个原理,研制了两个方子,即“左归丸”和“右归丸”,为中医温阳固原、益气滋阴的经典配方。左归丸是滋阴的,并且,在滋阴的同时还能温阳;右归丸是温阳的,同样在温阳之余也有滋阴的作用。
四、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主生,夏主长,生长属阳,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所以应该以调养阳气为主。
春季养阳,重在养“生”。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发育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长”字。
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的季节,所以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冬天气温下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液易于内亏,不少动物都要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冬季养生应该以“藏”为原则,以保暖避寒为要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
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说的就是夏季吃姜可以养阳,冬季吃萝卜可以滋阴,这就是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最朴素的实践。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大自然的整体规律,我们在顺应这种规律的同时,也应当根据个人实际状况,有所偏重。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才能活学活用养生方法,真正延年益寿。